上道下海長老

海長老

 

上果下清長老

清長老

懇請法師慈悲搭衣持缽受供,歡迎居士發心參與,隨喜供養廣植福田

彰化火車站、臺中高鐵站
往返會場備有專車接送

※ 大會免費恭設長生祿位、往生蓮位

供佛齋僧的意義

海長老開示

諸山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尼師、各位居士、各位嘉賓、各位義工,大家早安!
今天是中部一年一度的供佛供僧大會。供僧的意義是什麼呢?因為在佛在世的時候規定出家人有三個臘,也就是有三個過年的時間。不過世間還是按歲數來算。第一個是僧臘,就是我們從最初出家受沙彌十戒以後,他已經入於僧數了,所以叫做僧臘。其次叫做戒臘,我們出家人男女二眾,比丘、比丘尼,受了比丘、比丘尼戒之後,才能夠算是屬於戒臘。受完戒之後,每一年佛陀的制度規定要結夏安居,七月十五自恣,所以這個叫做夏臘。
供僧的意思,他是以什麼為主呢?現在可以說是以夏臘為主。佛世的時候,因為目犍連尊者的母親墮於餓鬼道,他自己雖然是神通第一而不能救度他的母親,所以祈求本師釋迦牟尼佛來度脫他的母親。佛就同目犍連尊者講:你的神通廣大,孝心可敬,但是你也不能救度你的母親。即使我也無可奈何。
要怎麼樣才能救度你的母親餓鬼道的苦惱呢?惟有在七月十五日大眾僧自恣這一天。自恣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懺悔。在這一天佛陀的聖人弟子,如目犍連、舍利弗、迦葉尊者等,他們也一樣要安居之後自恣,這是屬於聖人。凡夫方面,男眾的出家人也要安居以後來自恣,女眾的出家人也要安居以後來自恣。剛才講過自恣就是懺悔,道宣律師講,在家人過年要把債務還清,出家人過年要把自己的罪業懺悔清淨。所以佛告訴目犍連尊者,如果你在七月十五這一天,能夠供養懺悔清淨的大眾僧,你的母親就可以得度。而且這一天也叫做佛歡喜日。
為什麼佛歡喜呢?就是他的聖人的弟子、凡夫的弟子、男眾出家的弟子、女眾出家的弟子、上二眾的弟子、下三眾的弟子,在這一天全部都懺悔清淨,如法的說罪懺悔,因此佛看到他的聖人、凡夫、男女二眾的弟子全部懺悔清淨了,所以佛在這一天生大歡喜,叫做佛歡喜日。因為目犍連尊者的母親墮於餓鬼道,她嫉妒瞋恨心很重,罪業很重,所以必須藉由七月十五日供養懺悔清淨的出家人,可以消除極重的業障。所以佛陀和目犍連沒有辦法救的人,惟有七月十五這一天供養大眾僧能夠救度目犍連的母親上升到天道去。所以七月十五這一天並不像一般人傳說的,七月是鬼月,實際上並沒有這個話。
目犍連救度他的母親,並沒有把地獄的門打開,把餓鬼道的鬼放出來,實際經本上並沒有這個意思。只是我們中國在傳說中七月是不利的,是鬼月。不過這些古代傳說很難說明白講清楚並且消除它的傳說,不過我們要知道盂蘭盆經就是目犍連尊者要救度他的母親而請佛說的一部經。阿難尊者就問佛,當世目犍連可以救度他的母親,後世的賢聖孝子怎麼辦呢?佛也告訴他,將來你們在七月十五這一天,也一樣的供養自恣清淨如法的僧眾,一樣可以救度現世父母,乃至七世的父母都可以救度,所以供僧這一法一直流傳到現在。甚至於我們台灣,還是每一年遵照佛陀的遺制,遵照佛陀的教法,一一表達所有大眾的孝敬心,祈求現世的父母消災延壽,祈求過去的七世父母能夠求生淨土。這是我們供僧的意義。而且供僧的意義主要在我們這一念恭敬尊重的心,所以我們過去父母可以求生淨土,現世父母可以增福延壽。
恭祝大家法喜充滿,供佛供僧功德圓滿。(民國95年8月於彰化縣立體育館)

冥陽兩利的大蒙山施食

清長老開示

蒙山施食的緣起是阿難尊者遇到鬼王面然,面然告訴阿 難: 「三 日後你將命終,但亦有挽救辦法。 如果你能以飲食施予諸餓鬼,並且為我們供養三寶,就可以增壽。」阿難尊者將此事秉白佛陀,佛陀便為他說明如何布施餓鬼飲食及佛法,救濟餓鬼道的眾生。

蒙山最初的內容是變食真言和甘露水真言,使令幽冥眾生得到飲食與佛法的利益,在生者也可以消災延壽。宋時有一位居住在四川名山縣中蒙山的不動上師,人稱甘露大師,發心放蒙山,以瑜伽焰口及密宗諸部編輯成「蒙山施食儀」,成為佛門暮時的課誦儀軌。及至近代,天台興慈大師倡導蒙山施食,並且加入對十方法界六道群靈所作的六番開示等,稱為「大蒙山施食」。

大蒙山施食裡頭六番開示的法義都很好,不但利益幽冥界,凡是我們參加的人,不論在生與過世的都能得到利益。因為放蒙山有飲食與法義的布施,經由大家共同持誦咒語的力量,布施幽冥界飲食、甘露,又經由開示、皈依、懺悔,得到法益,利益是很廣大的,幽顯都能獲得利 益。

幽冥界的眾生是很苦、很苦的,仗著我們放大蒙山的財法兩施,他們可以財法兩得,既得到飲食,又有法的滋潤。大蒙山裡除了施諸飲食之外,尚有誦經、持咒,及為其皈依,帶領其懺悔三業、發四弘誓願、廣行六度;使令諸鬼道眾生得以聞法受食,解脫苦輪,消除障礙,早證菩提。然而我們凡夫沒有道眼,只能經由推測來了知其利益,惟有佛菩薩才能知道他們實際得到大利益的情形。

三德六味

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

佛言:凡三寶之地,辦造飲食供養佛、法、僧之所,謂之香積廚。故辦造飲食者,三德不解,六味不辨,兼自己身、口、意三業不淨,則辦食之所不名香積廚,謂之穢積廚矣。

何謂三德?清淨、柔軟、如法是。何謂六味?淡、鹹、辛、酸、甘、苦是。蓋奉佛供僧之食,若不精潔,葷穢不揀,便失清淨德;若不精細甘和,稍有粗澀,便失柔軟德;若不隨時措辦,制造得宜,忽略縱情,兼未供流涎,便失如法德。又三德若無六味調和,亦不成就。蓋淡味為諸味之體;鹹味其性潤,能滋於肌膚,故味之調者,必以鹽為首;辛味其性熱,能暖臟腑之寒,故味之辣者為辛;酸味其性涼,能解諸味之毒,故味之酢者為酸;甘味其性和,能和脾胃,故味甜者為甘;苦味其性冷,能解腑臟之熱,故味嗇者為苦。

飲食中具有三德六味,是佛門齋飯的基本要求,其意義主旨並非在「吃」,而是在「德」。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轉」,以一顆歡喜供養大眾的心操辦飲食,必能料理出菩提法味,此其一;其二,清淨、柔軟、如法,正是修行人調柔的功課。

世間人為一方、為一家、乃至只為一人操辦飲食,佛門寺院十方來十方去,齋飯不為一人一家一方,而是為廣大有緣人而做,所以結的緣自然多而廣;雖然多而廣,卻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只是專心備辦清淨美味的飲食供養大眾,功德亦無量。可見在大寮的行單,也是一處養深積厚的所在。舊時佛門叢林有句話說:「金衣缽,銀客堂,珍珠瑪瑙下廚房」,說的就是這些工作的重要性。

如法的辦造飲食,不但自己能累積無量福德,也能助人修行精進。吃了三德六味具足的齋食,能令人五臟調和、身心安適、神清氣爽,以最好的狀態,不論是禪坐觀想、經行持誦等,都能日見其功;相反的,不良的飲食,有可能間接造成修行上的障礙。

即此觀之,修行人之性命,實繫於廚中人之手,故廚中人三德不辨,六味不精,謂之牛頭阿旁,殺人無外。如三德辨,六味精,更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心,率領六根四肢,如法辦造飲食,奉佛供僧者,謂之大慈悲菩薩,故曰:「三千諸佛皆出在廚中。」

每週行持六度之方法

慚愧僧 釋淨旭 提倡

每星期一至星期日循環修學六度,則菩提心日漸堅固,福德與智慧日漸增長。如是行持則可迅速圓滿菩提,乃至往生,必登上品
 

星期一 修布施

今日我要修持布施,只要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我將盡我的能力行持布施,縱使我無多餘的財物布施給他們,我也衷心祝福他們遠離貧窮和痛苦。

星期二 修持戒

今日我要修持戒,對於我已受持的戒法,如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我都要圓滿的持守,不隨意違犯,縱使我沒有受持任何戒法,我也要學習持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 ),因為持戒能防非止惡,並能生起一切善法。

星期三 修忍辱

今日我要修持忍辱,不管遇到任何不如意的事,我都絕對不生氣,因為生氣會讓我失去理智,甚至會傷害他人,而且會障礙自己的道業,所以我要修忍辱,慈悲待人。

星期四 修精進

今日我要修持精進,對於已經生起的惡法(不好的行為習慣),我將努力精進地斷除;對於未生起的惡法,我將努力精進地不讓它生起;對於未生起的善法(好的行為習慣),我將努力精進地讓它生起;對於已生起的善法,我將努力精進地讓它增長。

星期五 修禪定

今日我要修持禪定,無論我的工作多忙,我一定要抽半小時乃至一小時的時間,靜坐念佛修禪定,因為禪定能讓我的心保持平靜,看清事物的真相,而且作事更有效率。

星期六 修智慧

今日我要修持無我的智慧,念誦心經,思惟心經的義理,觀身心無常,五蘊無我,一切的境界,都是虛妄不實。我無始劫來因為迷惑無知,而沉淪生死苦海,所以我要學習無我的智慧,來斷除一切的無明煩惱,得到究竟的解脫。

星期日 六度齊修

今日我要修持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並將一週所修六度之功德,回向我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債主、法界一切眾生,願他們現世得到真正的和諧、安詳與快樂,來世也都能離苦得樂,往生極樂,聞佛說法,圓證菩提。